首页

初九踩踏插嘴

时间:2025-05-25 13:05:30 作者:数字中国建设10周年“成绩单”亮眼:向未来加“数”奔跑 浏览量:41549

  数字中国建设10周年——我们向未来加“数”奔跑

  今年是中国推进数字中国建设10周年。4月29日,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(以下简称“峰会”)上,一系列数字新技术、新产品引人注目,一并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新亮点、新突破的数据也同样醒目。

  数字中国建设的10年,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、数字基础设施持续夯实的10年。相关制度体系在不断完善,体制机制也在加速构建。数字经济动能持续增强,数字政府效能不断提升,数字社会建设全面展开。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快速推进,中国正向未来加“数”奔跑。

  数字经济“成绩单”亮眼

  10年间,中国数字经济实现了飞跃式增长,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,“成绩单”非常亮眼。

  电商平台上,亿万消费者指尖滑动,催生了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;云计算中心,海量数据奔腾不息,支撑起无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;智能制造车间,机器人与流水线工人默契协作,书写着“中国智造”的创新传奇……数字经济的浪潮奔涌,正深入国计民生的各个角落,让创新创业的活力迸发,让便民利民的红利涌流。

  据统计,2024年,全球新公开的4.5万件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中,中国专利占比达61.5%,国产人工智能崛起为全球贡献“中国智慧”……在峰会主论坛上,国家数据局发布的《数字中国发展报告(2024年)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带来了数字中国的最新建设成就。

  2015年12月,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提出数字中国建设倡议。到如今,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5年的18.6万亿元有望跃升至2025年的超60万亿元,占GDP比重从27%攀升至45%以上,移动支付年交易规模突破600万亿元,互联网用户规模从6.88亿增至11.2亿。

 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最大优势,在于“数乘万物”。

  41.06ZB(泽字节:十万亿亿字节),是过去一年中国数据生产的总量,相当于拍摄1300多万部《哪吒2》这样的高精度3D动画电影。数据要素市场不断拓展出新空间。

  放眼望去,无论是通过数字化改造让智慧矿山实现“无人值守”,还是借助气象土壤数据实现农业精准作业……从传统产业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数据正加速赋能千行百业,发挥乘数效应。

  数据显示,中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、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、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,覆盖超过80%的制造业行业大类,卓越级智能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.4%,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.3%……数实融合进一步提速,推动产业提质增效。

  “数字经济更大的效益是服务于实体经济,通过提升生产效率,提高生产质量,降低能源和材料消耗,优化供应链,更好面向市场和用户服务等方面服务社会经济活动,现在数字化已经融入了经济社会的全链条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。

  数字基建跨越式发展

  数字中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,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这样的“数字底座”的跨越式发展。

  10年来,在通信领域,中国的竞争力不断提升。从2G跟随、3G突破、4G同步到5G引领,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。5G网络的高速率、低时延、大连接特性,为物联网、工业互联网、智能交通等众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,5G技术与工业生产深度融合,实现了设备的互联互通、远程操控和智能运维,提高了生产效率,降低了生产成本。

  10年间,中国打造了全球领先的光纤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。截至2024年底,中国5G基站总数425.1万个。

  “过去10年,中国的移动基站数增长了27倍,占全球5G基站数的60%,每个用户每月的数据流量涨了24倍。这10年来,宽带100兆用户的比例增长到95%,是10年前的20倍。”邬贺铨说,“中国宽带的下载速率,也提升了将近20倍,国际上的测速公司测我国的宽带下载速率,2024年底是261兆(每秒),全世界平均水平是99.9兆(每秒),中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.6倍。”

  算力规模的持续增长也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成果。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。据中国信通院预测,2027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突破2.1万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18.5%。各大云服务提供商不断加大投入,提升算力水平。智能计算中心、超算中心等新型算力设施的建设,为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算力支持。

  10年来,中国通过“算力大通道”计划实现东部至西部算力协同调度。截至2024年底,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占比超30%。

  数据要素使用方面,国家正不断支持数据“供得出、流得动、用得好、保安全”。目前,全国已有20余个省市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,2024年,国家层面首次针对可信数据空间进行前瞻性系统布局,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升级。

  当前,中国正加速进入万兆时代,5G-A、F5G-A和AI正成为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升级的关键力量。5G-A作为5G的演进版本,将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,实现10Gbps的峰值速率,支持更多的行业应用场景,如高清视频直播、智能工厂的高精度控制等。F5G-A则致力于提升固定网络的带宽和性能,为家庭和企业提供更高速、更稳定的网络连接,推动智慧家庭、智能办公等领域的发展。

  数字服务变得触手可及

  数字中国建设10年,除了使数字深度融入经济全链条,推动产业提质增效,数字也实实在在融入了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,数字生活服务变得触手可及。

  破解“孤岛”问题、汇聚共享公共数据、夯实大数据底座……《报告》显示,目前,中国数字政务服务能力保持全球领先水平,2024年发布21项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重点事项清单;建成全球规模最大、要素最齐全、技术手段较先进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,自然资源“一张图”和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提质增速。

  以福建省为例,如今,在这里,大到“点击鼠标,就能看到全省的数据”,小到连江渔民“手机养鱼”、安溪茶农“手机种茶”,都成为现实。

  从数字文旅、科技生活到数字治理,一场“数享盛宴”正为人们打开想象空间。

  如今,数字化生活已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: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累计办理5100万件;数字文化资源扩容提质;全国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迭代升级;互联网医院数量超3300家,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和县区……如今,随着6G、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,数字中国建设将继续为生产生活增添强劲动力。

  新的力量在积蓄,新的萌芽在生长。

  国家数据局综合司近日印发了《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》。方案提出,到2025年底,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,数字领域新质生产力不断壮大,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%,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稳步推进,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(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),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,数字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,数字社会精准化、普惠化、便捷化取得显著成效,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,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,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完善。

  “2025年,‘人工智能+’正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,数据要素赋能千行百业作用将更加突出,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将深度融合,数字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将不断凸显。”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表示,展望未来,国家数据局将继续坚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条主线,更好统筹数字中国、数字经济、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,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,推动数字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。(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杨俊峰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美国哥大教授批评北约峰会:北约在浪费资源、在撒谎

(四)本息兑付日期。本次续发行国债的起息日、兑付安排与之前发行的同期国债相同。自2024年11月15日开始计息,按年付息,每年11月15日(节假日顺延,下同)支付利息,2027年11月15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。

“年底不立案”问题将得到有效根治

据悉,此次“相聚上海”法国华裔青少年研学参访活动由上海市侨办组织举办。今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,上海市侨办组织这些法国华裔青少年走进古镇、园林,走进园区、企业,开展不同主题的研学活动,旨在帮助这些法国华裔青少年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、感受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蓬勃生机,为中法文化交流埋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。(杨海燕 制作 费璠)

【澳门回归25周年】澳门特区政府行政法务司司长张永春:回归后特区护照让澳门居民出境更方便

近日,内蒙古大兴安岭绰尔林区,晨雾下的绰尔河如一条蓝色的绸带,蜿蜒向前。白露过后,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气温明显降低,丰沛的雨水让河流和湿地丰盈起来,晨雾漂浮在半山腰间,可持续到日上三竿。森林在云雾间若隐若现,河流如飘带在秋色里蜿蜒向前,为大兴安岭的秋增添了不少神韵。

国防部:美国在核问题上拿着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

当然,为26年没用PPT的黄方林教授点赞,并不是要求所有老师都不用PPT。说到底,PPT只是工具,取决于人怎么去使用。要不要用PPT,该怎么用PPT,因人因课而异,关键在于把准其辅佐教学的定位,别喧宾夺主就行了,一刀切就会陷入另一种极端。26年没用PPT上课的黄方林教授,再度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:在教学中,多媒体手段并不是非用不可的,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求进行选择。如果确实需要使用课件,也要为我所用,以板书和教学思路为主导,以PPT为框架,发挥其梳理知识结构和多样化解析知识点等优势。

外企在中国丨“钞能力”加码布局 中东资本为何看好中国

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通信管理局要高度重视,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大局,健全完善属地多方协同的优化营商环境机制,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,压实工作责任,适时推出更多利企便民举措,及时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和典型模式,综合利用多种传播渠道主动宣传,营造优化营商环境、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